(通讯员 朱思远)2024年10月19日,光电工程学院光电2310班在光电大楼C114教室举办了以“石榴花开,籽籽同心—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主题的团课学习活动。本次团课由团支书王祎鸣主讲,全体班级成员参与,旨在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,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。
团课在庄严的团歌声中拉开帷幕。王祎鸣首先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部署,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。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论述,强调这一理念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,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。通过播放新华社“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”专栏专题片片段,团课直观展现了云南独龙江乡“一步跨千年”的脱贫成就、浙江宁波鄞州区潘火街道“红石榴志愿服务矩阵”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案例,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相互依存、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在理论宣讲环节,王祎鸣结合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教材内容,详细解读了“四个共同”中华民族历史观——共同开拓辽阔疆域、共同书写悠久历史、共同创造灿烂文化、共同培育伟大精神。他特别指出,从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“多民族之家”到宁夏乌兰牧骑惠民演出,从贵州“村BA”赛事到新疆“电力天路”建设,各民族在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,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写照。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学院“石榴花开,籽籽同心”主题团日活动案例,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文化认同在民族团结中的根脉作用。
互动研讨环节,班级成员围绕“青年如何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展开热烈讨论。班长李明阳分享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“同心同向同行”协同育人格局的启示,提出将专业学习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的思路;学习委员张晓华结合宁夏师范学院“五观”大宣讲活动经验,建议开展“光影中的民族故事”主题摄影展;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同学艾力江则讲述了家乡“民族团结一家亲号”列车带来的发展机遇,引发了同学们对“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”的深刻共鸣。

王祎鸣在总结发言中强调,作为新时代的光电学子,要立足专业特色,在科技创新中铸牢共同体意识。他介绍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“马老师来了”系列微课中“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进程”专题内容,鼓励同学们以“石榴籽·舞台计划”为参照,在学科竞赛、社会实践等平台中展现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团结精神。最后,全体成员重温入团誓词,并共同绘制了“民族团结石榴树”主题板报,将56个民族卡通形象贴于枝头,象征着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根相连、脉相通。
此次团课是雷火电竞官方网站“石榴花开校园·籽籽同心向党”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学院团委将持续推进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进课堂、进社团、进网络,通过“大手牵小手”志愿服务、民族团结书画大赛等活动载体,引导青年学子在“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”的共同体理念中找准青春坐标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光电力量。